一、政策分析 2016年2月6日,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》中出“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%”。 2016年9月30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》(國辦發〔2016〕71號)文件,我國開始以國家戰略的角度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。 2017年12月7日,河南省印發《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》,提出河南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目標:
二、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?裝配式建筑裝配率如何確定?怎么搭配裝配式最經濟?通過國家2017年12月頒布2018年2月實施的《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》給大家介紹。 1、什么是裝配式建筑? 2、裝配式建筑的裝配率如何確定? 三、裝配式建筑影響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? 1、建筑規模與成本的關系:裝配式采用工廠式加工,模具成本大,規模越大,成本越低。這就對我們的戶型標準化、樓棟標準化要求較高。 2、結構成本增量:主要為鋼筋混凝土增量,以204項目13號樓為例,現澆鋼筋混凝土綜合單價為1360元/m3(含模板),而預制混凝土構件綜合價格約4800元/m3(詳見如下表格),同時可減少抹灰,折合混凝土單方250元/m3?;炷梁繛?/span>0.36,假設采用50%的裝配率,成本增加約為(4800-250-1360)*0.36*50%=574.2元/m2。但此部分成本與構件的生產規模關系較大,規模越大,成本越低。
3、措施費成本增量:(1)起重成本:由于裝配式以吊裝為主,導致塔吊等成本較大。比如:現澆結構的塔吊為1.8萬/月,裝配式的塔吊為5萬,現澆結構為7天/層,裝配式為5天/層,以30層(每層480m2,共計14400m2)為例,考慮地下基礎影響,塔吊費用增加約10元/m2;
(2)場地成本:因考慮運輸、安裝等問題,對現場的臨路、堆放場地等因素要求較大,但該部分增加費用隨裝配式建筑面積的不同,離散度較大。
4、設計費增加:由于目前設計院對于設計水平較為薄弱,裝配式建筑需廠家進行二次設計,設計費增加約15-20元/m2。
5、工期:裝配式建筑標準層施工工期約為5天/層,相交現澆7天/層縮短工期。但由于施工圖需要二次深化設計45天,同時需要考慮廠家模具制作、準備生產的時間,工期縮短時間的優勢并不明顯。 6、資金成本高:目前裝配式廠家要求預付款30%,增大資金成本壓力。 小結:裝配式建筑與生產規模關系大,若裝配式規模小,工期優勢也并明顯,需要提前籌劃。前期成本測算可采用簡易的測算公式:工程成本增量=(4800-250-1380)*裝配率*混凝土含量+40。 四、裝配式建筑經濟性策劃 1、哪些樓做? 根據《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》,2020年底,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20%,政府投資或主導的項目達到50%,其中鄭州市達到30%以上,政府投資或主導的項目達到60%以上。那么哪些樓做更經濟? (1)由于現有裝配式技術不成熟,設計需求時間長,盡量避開首開區; (2)裝配式采用工廠式加工,規模對成本的影響較大,宜采用相同的戶型樓棟,且應在標準層開始做; (3)現在地下車庫基本采用大開挖的形式,裝配式建筑需考慮現場預制構件堆放問題,對地庫頂板荷載要求大,考慮運輸、堆放等因素,一般考慮在臨近消防車道的樓棟或鄰近車庫邊緣的樓棟。 2、如何確定裝配式的技術組合? 從上述評分表可以看出,由于最低分值的限制做裝配式建筑,必須是結構+圍護+全裝修三個系統一起做。必選項最低值達到36分該如何組合?剩余14分又該如何選擇? (1)主體結構:結合地產成本圈測算結果,梁、板、樓梯、陽臺、空調板等構件由于模板、懸挑、二次結構等因素,現澆本身成本較大,與采用預制構件差價小,故應以此部分為主,盡量少考慮豎向構件;整體主體結構以滿足最低分值為主,即20分; (2)圍護墻和內隔墻:采用預制構件,可做到免抹灰、圍護墻保溫一體化等先進工藝,可節約大量工期,同時整體成本增量較小。故此部分應以做滿為主,即15-20分。
(3)裝修和設備管線:全裝修為裝配式建筑的必需項,可得6分,另外干式工法施工樓地面,可得6分。
以上共計可得47-52分,可滿足裝配式建筑的需求,同時滿足經濟需求。
總結:裝配式、成品交房、BIM是發展趨勢,但相應設計院設計能力、計價依據、相關監理規范、施工指導標準等技術支撐尚不完善,成本相對傳統建筑成本還相對較高,建議目前建設過程中,盡量減少裝配式建筑比例,裝配率以滿足要求為主,降低成本。 |